title

講道系列

前一篇     後一篇     修改     回"公佈欄"

標題 / 110103 耶穌是我們的朋友 (路加福音11:1-13)        編號 /  529
發佈者 /  康來昌       發佈時間 /  Sun Feb 4 06:10:34 2018
文字PDF /      講道MP3 / 
耶穌是我們的朋友 (路加福音11:1-13)

重點摘要:

人需要友誼

我們中國人講「友誼」或「朋友」,英文講 “friendship”。這些字裡都沒有「愛」字。不過在西方傳統裡,像C. S. Lewis講到「愛」時,其中一種,就是友愛、友誼。

從十九世紀到廿世紀,很少哲學家討論友誼。但這二卅年來,有很多人談友誼。這反應一件事,表示在這冷酷的世界裡,越來越需要友誼。在社會上,越多講如何減肥,就知道大家都減不了肥;越多講如何控制你的情緒,就表示大家都沒有辦法控制情慾;越多講如何建立一個美好家庭,就表示現實裡越缺少這些。其實,如果你不從主那裡來瞭解、來得力量,問題都沒有辦法解決。

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從一個角度來講,已經不單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台灣而言,很多人現在都不生小孩,喜歡養寵物,因為養孩子很辛苦,而寵物隨時可以把它丟掉。甚至現在很多人不在友誼、親情當中尋找到安慰和鼓勵,因為這些得到不容易。這是很悲哀的現象。

我總是用個最基本、最保守的態度來講信仰,我覺得任何事不全然回到上帝那裡去,問題都不能解決。台灣是個好地方,但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快樂,這麼多人自殺、憂鬱症,這麼多人不要生孩子,人和人之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也不只台灣,全世界都是這樣,人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但心靈卻越來越空虛。

我這幾年去過幾次紐西蘭,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接近天國的國家,非常富裕、漂亮,氣候又好,人也很善良。羊不需要有牧人,就放羊吃草,到處都是草,沒有狼、毒蛇、猛獸這些東西。紐西蘭曾經是最多宣教士的國家,但現在也是自殺率非常高的地方。有個理由,就是人離棄了上帝。你可以看到很多漂亮的教堂,現在不是變成酒館,就是回教的清真寺。

我不是故意排斥其他宗教,只是說當人離開了真神上帝時,是極其悲慘。你一定要有上帝,一定要歸回上帝,才可能有好的親情、愛情、友情,否則你養狗、養貓、養兒女都很痛苦。

聖經用親情、愛情、友情來描述神或耶穌與我們的關係。我們要談,耶穌是我們的朋友。

什麼是朋友?相識相知、互相欣賞

但什麼是朋友?通常說的友誼是指同性之間那種跟性沒有關係,很聖潔、良善、喜悅,很強烈,但很正面的那種相愛的情誼。人從一個角度來講,真的很脆弱。我們需要在最基本的親情中-父母對我們的愛,跟兄弟姊妹之間的愛,我們對子女的愛-有一個融洽,但我們常常沒有。給人最溫暖的應該是家庭,但給人最大痛苦的也是家庭。父母傷害小孩、小孩傷害父母、兄弟姊妹傷害的都很多。這裡又提醒一件事,聖經是神的話,對永恆有效,也對現實有效。聖經,從創世記開始就沒有躲避問題。人間第一個殺人犯,是哥哥把弟弟殺掉。亞伯拉罕的百年大壽,兒孫滿堂,人人歡笑,在那笑容後面不知道吵了多少架。還有一個聖徒,當他喝醉酒,跟他兩個女兒亂倫。雅各兩個老婆是姊妹,兩個人相妒相爭,包括爭跟雅各睡覺的權利。一直到新約,耶穌的家庭裡,你都看到這些可怕的事。各位,我敢說,你也有真是不想回家的時候。

人離開上帝以後,就沒了親情,或說親情常常是很傷害人的。所以,我們希望有友誼,被愛和愛人。能被人愛,是很大的幸福。王子公主常有這種幸福,但他們也常缺少另外一種幸福,就是有個愛的對象。有對象可以愛,也是同樣大的幸福。愛你的和被你愛的對象是同樣的人,那是最大的幸福。人不能只領受愛,上帝造我們是我們也要去愛人的。包括上帝,祂不是只愛人而不需要人愛祂,看,上帝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萬物都應該愛上帝以得到成全。

像徐志摩,情人很多,每個情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其中一個是陸小曼。後來在婚禮時,他的老師梁啟超來致詞,把新郎新娘臭罵了一頓。徐志摩好會寫信,他寫給老師的一封信:「啟超吾師,我於茫茫人海中,取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好動人,卻是胡說八道。他哪裡在找靈魂的伴侶,他在找性交的對象,抱歉我說得這麼直接。不過,高貴也好,低俗也好,嫖妓也好,中外都有很多這種故事,而這種同性之間,如果能有不涉及性的那種交誼,是很高貴,也是一大幸福。

交情滿天下,知心有幾人?伯樂識千里馬,伯牙有知音鐘子期,都是講人與人之間的友誼。他賞識我,他懂我,知道我在講什麼,知道我需要什麼,而且給我最好的。這種友誼,我希望你能夠有。不是像桃園三結義、水滸傳,那裡面的友誼,雖動人,但有很多遺憾,是不道德的,就是今天黑道哥兒們講的義氣,一起殺人犯案分贓。不過這些都反應出我們需要可以談話的朋友,那是一種幸福。但那朋友如果變成你的偶像,就是一種痛苦。

耶穌是我們的朋友

耶穌是我們的朋友。約翰福音15:13,「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這裡的朋友是指我們,但也不能忘記聖經也講到耶穌是為仇敵捨命。我們還作仇敵的時候,祂就為我們死(羅5:10)。這裡說「人為朋友捨命」,你當然可以說,耶穌為我們死;不過,朋友是互相的,我們也為祂死,為祂活;我們為祂活,就是遵行祂的命令。

但少有基督徒跟耶穌的關係是正常的。很抱歉,我們都是畸戀,我們跟耶穌之間沒有愛情,更談不上友愛。各為,談到耶穌時,你的心中有點漣漪、波動,甚至興奮嗎?耶穌說,我們需要跟祂有感情;耶穌也命令我們,要聽祂的話。

朋友的特點:真情流露,無話不談

耶穌下面講:「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這段經文你不覺得奇怪嗎?僕人不就是知道主人心裡想做的事,所以才叫作好僕人?僕人知道主人想喝茶,就給他泡茶;想吃飯,就給他備飯。 但耶穌在這裡要表達一件事,主人跟僕人只有傳達命令、執行命令,而我們跟耶穌是無話不談的朋友,這是一種平等的交流。耶穌講:「我從天父那裡聽到的國家大事都告訴你了」,所以我們不必去猜測,這就叫做友誼。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你跟耶穌有沒有話可以講?求聖靈那說不出的嘆息為我禱告。我們真是需要悔改。

你有這樣的經驗嗎?戀愛中的兩人,話題那麼多,而且對方講甚麼話都很好聽。但曾幾何時,二人結婚後幾年,就沒話講了。我要表達的只是一件事:如果你是上帝朋友,(這是很驕傲又很謙卑的話),你跟祂有講不完的話,而且那話不是閒話,是正經的又是造就人的話。就像陳之藩先生在劍橋大學時,導師跟學生的關係就是這樣,大家一面交談,一面敲出許多心靈的火花,結果成為永垂不朽的經典之作。

我們跟耶穌要有真實、正面的感情。這需要培養,就像你跟你所愛的人很多話可以講。亞里斯多德說,只有善良、美德的人才有友誼。倒過來講也是對的,有朋友的人有善良、美德。所以我覺得,水滸傳、三國演義裡的友誼不是真友誼,那不道德,也沒有促進別人的道德。

哥林多前書13章「愛的頌章」不只可以放在夫妻、親子之間,也可以放在朋友之間。友誼是不嫉妒、不驕傲、不自誇、不張狂,且有許許多多豐富的恩惠和慈愛。

舊約時有一個人特別幸福,亞伯拉罕是上帝的朋友;然而,我們每個人都有亞伯拉罕的福,因為我們都是耶穌的朋友。這友誼是建立在上帝的揀選、上帝的呼喚上,從上帝開始,從上帝繼續,從上帝成全。在創世記12:1,「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用一句驚人之語來講,上帝告訴亞伯拉罕:「咱們兩個私奔吧!」那在神學上叫做呼召。這沒有什麼神秘,你我都有。神呼召你,讓你成為祂的兒女、成為基督徒。

羅馬書8:30,「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救恩的次序是先預定,再呼召。神有效的呼召你,叫你跟隨祂。你知不知道,上帝從你在母腹裡就按你的名字呼喚你?在上帝的帶領中,有一天在某個教會、某個佈道會,祂的呼喚就把你的心打動,你就來跟隨祂。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

上的跟亞伯拉罕的友誼,在聖經裡有非常生動的描述,上帝牽著亞伯拉罕的手,「於是領他走到外邊,說: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創15:5)。有首聖詩叫《耶穌領我》,祂領著你,牽著你,對你說話,帶著你,保抱你,懷搋你,把你帶到這世界的每個角落。

試問,我們跟耶穌有這種友誼嗎?我們應該有。

禱告就是跟神交談:

路加福音11:1,「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禱告完了,有個門徒對祂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禱告就是跟神交談,是被上帝感動,這是一種福氣。但我們中國人很少有這樣的福氣。我們會求人教我們怎麼買股票,怎麼健身,怎麼增進健康,怎麼加強記憶力,怎麼投資理財,怎麼樣申請到最好的工作、學校。這些都不是壞事,但最有福氣的人會問耶穌:「請祢教我怎麼禱告」。

讀經是神跟你講話,禱告是你跟神講話。但人離開上帝後,就不知道怎麼跟天父講話。「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這描述祂自己在禱告,但祂的禱告吸引了跟隨祂的門徒求教耶穌:「主,請祢教我怎麼向上帝禱告」。若用剛才的話來說,就是:「主,請祢讓我成為祢的朋友,使我能知道怎麼跟祢講話」。

禱告的形式:說出聲音?默想?舉手?跪下?


耶穌說:「你們禱告的時候,要說」,不是「要默想」,不是「要唱」。詩篇裡有很多禱告,最常出現一句話:「耶和華,求祢垂聽我的聲音」,禱告出聲音來,這很重要。當然也提到過,「請祢鑒察我的心思意念」,但多半有一個效果,就是催眠。

還有,禱告如果有動作,或跪下,或趴下,我覺得也不一定是錯,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你的心。對,我們敬拜神是在靈和真理裡面,但誠於內,會形於外。我覺得只要出自對神的敬虔,都是好事情。

所羅門獻殿時,「向天舉手」(王上8:22),然後作了一很長的禱告,在聖靈感動中,「屈膝跪著,向天舉手」(王上8:54)。這我們常在靈恩派的弟兄中看到。靈恩派有一個優點,他們很熱心的禱告,甚至禱告時有動作,或舉手,或站起來。我覺得這真是神的感動,求主垂聽我們的聲音。

禱告的對象決定禱告的內容:

談話的內容,是建立在你知道談話的對象是誰。像我作牧師的,跟年輕人聊天,話題就不能太古板。我的意思是,你若要推銷保險,賣東西,要知道你對象的需要,住在北極的愛斯基摩人,就不要賣他冰箱。禱告也是。你禱告的對象不是那些閉著眼的佛像。我們禱告的對象是眼目察看一切且眷顧這個世界的神,祂是「我們在天上的父」。

「你們禱告的時候,要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這句話的希臘文次序是這樣:「父啊」,「我們的」,「那在天上的」。「父」的意思是:我們從祂而來,我們是祂的子,我們像祂;祂愛我們,祂將來一切的產業賜給我們。「我們的」,我們不是獨子,我們是祂的眾兒女中的一個。如果你以耶和華為你的父,你就會以祂所有的兒女為你的兄弟姊妹;如果你愛父,你就愛其他的弟兄姊妹。「在天上的」表示祂偉大和崇高;不表示祂不在地上,因為祂無所不在。

「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名就是祂的實際。「尊祢的名為聖」就是認識祢的偉大,把祢當作獨一的真神。「願祢的國降臨」,願基督的國度藉著教會顯出上帝的愛,顯出上帝的光,顯出上帝的公義、和平和聖靈中的喜樂,表示我們希望作祢國的子民,彼此相愛。

各位,你喜歡做哪個國家的國民,這不重要。當耶穌在講「願你的國降臨」時,就是這世界上的國度都不能叫我們這些在世寄居的人滿意,我們在追求那希伯來書說的不能震動的永恆國度。我們在這罪惡世界裡,國家的領導者、官員,很多時候並不好,偶爾也有英明的,但再好,基督徒都知道這世界不是我們的家。

各位,不要誤解,這世界越來越壞,所以我們盼望主再來、主的國度來到。這不是聖經的根據。聖經講到這世界有很多邪惡,甚至越來越壞,但聖經也講到聖靈的工作會把越來越多的好帶到這世界。我們基督徒不應該覺得這世界一定是越來越壞或越來越好。一大堆世界末日的電影,我覺得都是譁眾取寵。各位,包括SARS,比起中世紀的任一個瘟疫,三分之一的人通通死光,要差得太遠了,你怎麼會說這世界越來越壞?現在的人禍,高棉的屠殺、文化大革命、希特勒的屠猶,好可怕。但中世紀的蒙古軍隊,是現在人不能比的。這世界不管好或壞,我們因為認識上帝,我們仰望天上的國度,但不是厭世,不是棄世的,而是在這世上克盡上我們的責任。

「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三句話都類似的,願祢的名被尊崇,願祢的權柄被遵行,願我們得到祢的恩典和能力來做祢喜歡的事情,願我們喜悅祢的旨意,我們是祢的朋友。也很遺憾,像這樣的話,「願毛主席萬壽無疆」,我們常常把那絕對的崇高給了人。

我們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所以下一句說,「我們日用的飲食,天天賜給我們」。請祢給我們吃的。各位,單單就這一點,你不覺得上帝的恩典真是豐富嗎?萬事萬物滿了上帝的榮耀,包括吃喝都是極美的,神喜悅我們歡喜快樂,「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為聖潔了。」(提前4:4)

但求主赦免,我們常常把吃當作神。不管是吃喝或錢財上,求主讓我們不要有那不安全感。這種例子很多的,你都算好了,但不能吃,因為太緊張,得了胃潰瘍。「我們日用的飲食,天天賜給我們」。這需要很大的信心,耶穌說:「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耶穌叫我們不要焦慮,但我們還是焦慮,為什麼?因為你不是鳥;人就是會想明天怎麼辦,後天怎麼辦。這不是壞事,但求主讓我們倚靠上帝,懂得享受和知足主給我們的一切。

以賽亞書講過,哈該書也講,「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吃,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得工錢的,將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該1:6)我們非常辛苦工作,勤快努力的丟履歷表,但沒有一個回音。這個世界,若不是耶和華建造、看守,沒有人能夠成功的。但不是不要你建造,只是你要倚靠神來建造。

「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當然是神先無條件的饒恕我們,我們才有這種赦免人的能力。但這個禱告實在提醒我們,不要空佔地土,要活出神的樣式來。

求主「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這世界太險惡,我們承受不住,需要天父來幫助我們。

求主讓你多認識祂,祂的愛吸引你,好叫你的禱告真實。

禱告的態度

禱告還有一個重點,就是禱告者的態度。路加福音11:5-8,「耶穌又說: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半夜到他那裡去,說:朋友!請借給我三個餅;因為我有一個朋友行路,來到我這裡,我沒有什麼給他擺上。那人在裡面回答說:不要攪擾我,門已經關閉,孩子們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來給你。我告訴你們,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但因他情詞迫切的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

這段經文不太容易看得懂,因為這裡朋友太多了。第一個,「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第二個,「我有一個朋友」,第三個,「雖不因他是朋友」,到底誰是誰的朋友?有點複雜。

第一個朋友,好比跟你同一個教會,略認識,不算熟的一個人。這裡耶穌是在教我們禱告,祂說我們跟上帝是朋友,會聊天說話。而我們現在的問題就是我們跟上帝不是朋友,所以耶穌就告訴我們:不是朋友還是可以講話,還是可以禱告。

而我們向上帝禱告像什麼?我們向上帝禱告,通常會講是像祈求祂、讚美祂、跟情人說話、跟我們天上的父親講孝順的話等等。但耶穌真是天才,耶穌告訴我們禱告像借錢。是向誰借錢?向一個不大算朋友、不大夠交情的人,就是上帝。你看,耶穌的比喻多麼恰當。「門已經關閉,孩子們也同我在床上了;我跟你不是朋友,你平常也不讀經,也不禱告,也不奉獻,現在有需要就來向我求,不給你。」這是上帝的態度。各位,你們有誰禱告,神都垂聽的?我們常常覺得上帝不夠朋友,拒絕了我們的祈求。原因,耶穌說是,我們跟上帝的交情不夠。

這個教訓在講兩件事:第一,把你禱告的對象弄清楚,是上帝。第二個,把你禱告的態度弄清楚。這比喻最重要一句話就是第8節,「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你不是上帝的朋友,上帝不給你,「但因他情詞迫切的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你跟上帝的交情不夠是真的,但是請你繼續情詞迫切的求祂,這是禱告的態度。這在路加福音18章,窮寡婦與不義的官的比喻中,也講到,上帝是一個不義的官;你是個窮寡婦,被人欺負,求告無門,只能找這不義的官,但最後他還是幫你申冤了。為甚麼?因為你天天晝夜呼籲祂、纏磨祂,煩到祂受不了,「好吧,給你成就,不然耳根不能清靜」。禱告的態度要這樣。

我也要趕快說明一下。這裡講的是一個態度。我們今天不會向上帝晝夜的呼求,也不會情詞迫切的求,為什麼?因為你不是寡婦,因為你家裡有餅,你不需要那麼低聲下氣。因此,禱告的態度是要我們認清楚,不管你多有錢、多有能力,你只是一個一無所有人。若不能認清這一點,你不是基督徒。

路加福音11:9-10,「我又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這兩節幾乎一模一樣,但聖靈重複,必定是重要的。

請你不要搞錯,不是你天天跟上帝求一千億,神就給你一千億。這裡是你向神求,神給你祂自己。這個世界上的東西你盡力求也不一定能得到,或許應該說,常常得不到。但你求「我要上帝」,一定得到上帝;你求「我要耶穌」,上帝就把耶穌給你;你求「我要聖靈」,上帝就把聖靈給你。

13節,「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耶穌沒有說:「上帝會把你所求的給你」,耶穌說:「上帝會把好東西給你」。上帝是我們的好朋友,祂把我們最需要的好東西給我們。而你要憑信心接受,因為憑著眼見是不行的。

願我們都是上帝的朋友,常常跟上帝禱告,尊祂為大,知道祂全然良善。

願我們知道只有祂是美善,我們是一無所有,我們就在祂的面光當中情詞迫切的求。

我們可以是億萬富翁,可以是大學者,可以有錢、有權、有勢,可以年輕、漂亮、美麗,但願我們因著聖靈的光照看到,「主,我在祢面前是一無所有,祢不幫助我,我什麼都沒有」。求主來幫助。


 
文字PDF /      講道MP3 / 
發佈者來自/100.38.114.91

前一篇     後一篇     修改     回"公佈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