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基督徒文摘

前一篇     后一篇     修改     回"公布栏"

标题 □ 司布真的孤儿院 (阿诺德•达里茂)        编号 □  68
发布者 □  康来昌推荐       发布时间 □  Fri Feb 18 02:27:09 2022
文字PDF □      讲道MP3 □ 
书摘:司布真的孤儿院

(摘自《司布真传》,作者阿诺德•达里茂,华夏出版社2006/4出版)

司布真(1834-1892)所在的维多利亚时代,阶级制度已经完全形成。上层阶级不仅拥有财富,还享有别人所不具备的特权。但中产阶级在不断壮大,人们越来越有机会获得相当数量的财产。仍然还有很多穷人,他们生活在无知、疾病和贫困之中。极度贫穷的人可以到救济院寻求帮助,但那些地方的条件非常糟糕,住在里面的人尽力寻找各种被雇佣的机会,以便逃离那个可怕的地方。大批无家可归的孩子在街上流浪,犯一些小罪是他们勉强维持生存的唯一办法。仅在伦敦地区,就有10万儿童处於贫困之中,等待他们的是监狱或过早的死亡。贫民区的儿童缺乏食物,衣衫褴褛,住在肮脏的地方。

在当时雅各•格林伍德先生所著《伦敦的七大诅咒》(The Seven Curses of London)中写道:一户六口之家住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家里有三个3到8岁的孩子,他们都一点衣服也没穿。孩子们都很脏,小身体上的肋骨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皮肤是红褐色的。他刚把头探进门,孩子们立刻飞快地躲到了“床”上,那是一堆散发著恶臭的棉絮和旧土豆袋子铺成“床”。

无家可归的孩子们聚集在女修道院花园市场(Covent Garden Market)的垃圾堆旁,像饥饿的鸭子和猪那样贪婪地吞食著人们丢弃的梅子、柳丁和苹果□□都是一些腐烂的东西。

司布真的孤儿院是这样产生的。1866年夏天,司布真在祷告会上说:

“亲爱的朋友,我们是一个庞大的教会,我们应该在这个伟大的城市为主做更多的工作。今晚,我盼望大家请求主差派我们一些新的工作;如果我们需要金钱来进行这些工作,那么让我们祷告,求主也赐给我们资金。”


几天之后,司布真收到了来自希利亚德夫人的一封信,信中说她愿意捐赠20,000英镑来培养和教育孤儿。

从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笔令人难以置信的捐款。希利亚德夫人是一位圣公会牧师的遗孀,她请一位朋友(那个人并不特别欣赏司布真)推荐一位绝对可靠的公众人物,她要把钱交到那个人手里,让他用来帮助孤儿,那个朋友立刻回答说:“司布真!” 希利亚德夫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位著名的牧师,但听了朋友的推荐之后,她就立刻给司布真写信。
 
进一步通信之后,司布真应希利亚德夫人的邀请,来拜访她。司布真带著教会的执事威廉.希格斯(William Higgs)同行,他们来到希利亚德夫人所提供的地址时,看著普普通通的房屋,简直难以相信房子的主人拥有那么大一笔钱。因此,当他们见到希利亚德夫人时,司布真说:

“夫人,我们认为您在信中提到要捐赠200英镑。”
“200吗?”她回答说,“我想要捐赠的是20,000。”
“哦,是的,您在信里写的确实是20,000,”

司布真说,“但我不能确定您是否不小心多写了一两个零,我想我还是谨慎一些比较好。”
 司布真试图拒绝希利亚德夫人的捐赠,他先是建议说她的家人应该分享她的这笔钱,但希利亚德夫人断然说她没有忽略任何一个家人。司布真又建议说,也许她应该把这笔钱捐赠给乔治•慕勒。他谈到了乔治•慕勒在布里斯托尔为孤儿们所做的伟大工作。但希利亚德夫人的决心很坚定,她坚决要把钱捐赠给司布真,让他来帮助孤儿。她说,毫无疑问,别的许多基督徒也愿意来帮助他们。

司布真和威廉•希格斯坐车离开了希利亚德夫人的家,路上回想著他们在祷告会上请求上帝赐给首都大教堂一些新的工作和所需的资金那件事。上帝回应了他们的祷告,赐给了他们所求的。

不到一个月,司布真就为这一计画买了一块地□□位於斯托克韦尔的两英亩半土地□□那是距离首都大教堂不远的一个街区。立刻就有更多的捐款到来。后来,司布真在对会众讲话时提醒他们:

 我们在一个礼拜一的晚上聚会,为孤儿们祷告;毫不奇怪,就在那一周的礼拜六,上帝感动了一个对我们的祷告一无所知的朋友,他为此捐赠了500英镑。你们当中有些人感到惊奇的是,接下来的那个礼拜一,上帝感动了另一个人,他捐赠了600英镑!在后一次祷告会时,我告诉了你们关於那些捐赠的事,你们认为上帝的祝福已经够大了,但在接下来的那个礼拜二,另一个朋友又带著500英镑来了。

司布真继续对比「信靠上帝的方法」,与基督徒们通常采用的「寻求上帝之供应的办法」,他说,如果他和他的会众遵循基督徒的习惯,那么他们“先查看定期的收入,找到捐献者,派人出去筹集捐款,付所当付的钱□□那不是信靠上帝,而是信靠我们的捐献者。”

司布真讲到,有一次,他和布卢姆贝里(Bloomsbury)浸信会教会的牧师布罗克博士(Dr. Brock)正在拜访一位朋友。司布真郑重地说,他确信上帝会供给孤儿的需要。布罗克博士很热情地表示同意,就在他们谈话时,一封电报到了,电报中说一位匿名的捐赠者刚刚为孤儿院的工作捐赠给了司布真1,000英镑。布罗克博士虽然感到惊讶,但是很高兴,他开始祷告,司布真后来说:“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所发出的祷告和赞美;他仿佛是一位诗人,真心真意地用庄严的话语和声音…对永远信实的主说话。”

 孤儿院是根据司布真提出的一些新想法设计的。它不能像是收容有需要孩子的普通机构,让孩子们住在一所军营似的房子里,穿著类似的衣服,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接受施舍的对象。他们的孤儿院将由几个家组成□□房子连在一起,组成连续的一排,每个家住14个孩子,有一位保姆照顾他们,她就像是孩子们的妈妈。孩子们会受到体育训练、文化教育和基督教信仰教导,会得到关爱,可以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

这些孤儿之家都是根据捐赠者命名的。一个名为“银婚之家”,是一位夫人捐资建造的,她的丈夫刚刚在他们结婚25周年纪念日上送给了她500英镑,她就把钱捐献给孤儿院了。另一个是一位商人捐资建造的,命名为“商人之家”。威廉.希格斯和他的工人们捐资建造了另一所房子,命名为“工人之家”。还有一个名为“尤尼蒂之家”(Unity House),是约翰.奥尔尼(John Olney)和他的儿子们捐资建造的,以此纪念不久前去世的尤尼蒂.奥尔尼。“见证之家”是全英国的浸信会教会捐资建造的。首都大教堂主日学捐资建造了“主日学之家”,牧师学院的人捐资建造了“学院之家”。

他们还建造了院长的住所和一个餐厅,还有一个很大的游艺厅(健身房)。

不久,他们又建造了一所私人医院,称之为“医务室”(the Infirmary)。这些建筑都具有典型的司布真式特点,都建造得非常坚固。让人们感到惊奇的是,司布真竟然让人建了一个游泳池。他非常高兴地宣布“每个孩子都学会了游泳。

在孤儿院用来聚会的房间里,司布真设立了一个纪念橱窗,描绘了他和威廉.希格斯与希利亚德夫人会面的情景。希利亚德夫人应当得到这样的赞扬,她想帮助有需要的少年儿童的愿望,促成了这卓越的组织的成立。

上帝也回应了他们的祷告,赐给他们孤儿院一个院长。有几个月的时间,他们似乎找不到合适的院长人选。最后,司布真注意到了弗农.查理斯沃思(Vernon J. Charlesworth),他是一家公理会教会的助理牧师,尽管和牧师学院的罗杰斯一样,他不是浸信会的信徒,司布真还是把这个使命托付给了他。

查理斯沃思的表现证明他是理想的人选。在他的带领下,孤儿院的工作卓有成效,孩子们既得到了关爱,也得到了管教。几年之后,他逐渐深信自己应当受洗;看见他这样顺服主,司布真感到非常欣慰。他的美好品格影响了他所照顾的孤儿院孩子们的生活,也鼓励了孤儿院的朋友们继续祷告和捐赠。

10年之后,他们在孤儿院男孩们住的房子旁边,又为女孩子们建造了一所相似的房子。这两所房子,再加上医务室,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四方形院落,院子里的空地上种植著草坪,孩子们可以在草坪上玩耍,院子的边上装点著花草和灌木。孩子们离开了没有人照看的贫困的小茅屋,来到这个衣食无忧充满关怀的地方。来到这个花园式的基督徒之家,他们会感觉到其间的差别是多么大啊!

司布真每次来到孤儿院,孩子们总是围在他的身边。他知道每个孩子的名字,而且总是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便士□□那时一个便士也挺值钱的。他去看望住在医务室的孩子们,为他们祷告,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爱。

孩子们来自不同的教派,有黑人也有白人,有犹太人也有外邦人,有来自圣公会、长老会、公理会、天主教、贵格会的,也有来自浸信会的。孤儿院里面一个又一个少年悔改归正了,请求受洗;还有一些孩子长大之后,经历了上帝的呼召,进入牧师学院学习,然后踏上事奉上帝的道路。

孤儿院是一个持久的证据,证明司布真的信心不仅是理论上的,而且还在行为上结出了美好的果子。孤儿院是一项慈善事业,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许多信徒不仅为孤儿院祷告,还慷慨地捐款支持。

毫无疑问,救济院和孤儿院是基督教的果子,这与非信徒中缺乏这样的机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英国当时有「自由思想者协会」和「不可知论者协会」,但这些组织没有做任何事情来帮助那些贫穷和受苦的人。他们的工作就是诋毁和抨击基督教,但他们丝毫不懂得为有需要的人奉献自己。他们就像「好撒玛利亚人」比喻中的那个利未人一样,“从另一边走过去了”。

但福音派的基督徒,长期帮助老人和孤儿营建温暖的家。包括弗兰克教授(Professor Francke),在德国建造并支持著一家很大的孤儿院。乔治.怀特菲尔德(George Whitefield),致力於在佐治亚的美国移民中从事慈善事业。乔治.慕勒(George Meuller)在英国开办了一家可以容纳两千多孩子的孤儿院。巴纳多医生(Dr. Barnardo)放弃了自己的医疗事业,全身心地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们。另外一些基督徒没有他们那么卓越,但现在也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开展类似的事业。

有一天,有个「不可知论者」与司布真谈话,挑战他的基督教信仰。司布真指出,非信徒的组织没有给予他们周围成千上万有需要的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福音派的基督徒开办了各样的慈善事业。司布真用对以利亚的胜利欢呼的解释,结束了他们之间的对话:「眷顾孤儿的上帝,是真上帝!」


 
文字PDF □      讲道MP3 □ 
发布者来自□127.0.0.1

前一篇     后一篇     修改     回"公布栏"


回"首页"